詭夜千帳燈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燈帳千夜詭

emmmmm我想想,前面寫錯了我居然一直沒發現,難怪寫不下去了orz

丹華和國師出去的時候外關是還沒被收復的,所以他們去的是距離外關最近的雁城據點。而身為大漠兒女的公主和小太子會因為好玩而化妝成百姓跑進雁城,然後就被軍裡的有心人盯上了。
國師回去之後不久洛州就發生了一起國君被新君流放的政變,新君知曉羅浮觀內和森獄有py交易,這多年來的內在應和也不是蓋的。所以就讓國師接手羅浮觀,但又因為羅浮觀屬於那種很難連根拔起的毒瘤,新君對它有所忌憚也不敢直接連根拔起。
於是丹華就成了聖元用來威脅牽制國師的棋子,國師為此夾在中間十分為難,又不敢輕舉妄動。
新君上台推行新政,朝廷大換血,素家地位又再扶搖直上,引起本就與其有過節的王黨不滿。王黨不好直面抨擊,與他們行走相近的慕家為此被當槍使,被明眼的帝王下放去了東海邊境。慕家幼弟因心疼兄長境遇,為後頭衝突埋下伏筆。
丞相領受皇命,前往雁城與閻王合談。
日前公主與太子在雁城遊玩,為有心人擒捉,本想勸說將軍以此威脅。將軍大怒深感不齒,並提出威脅無用這一結論。丞相有聽聞,決定用其謀出一離間計分割聯軍力量並逐個擊破。
逆海國君發現公主失蹤已是多日后,丞相利用了合談的休戰期牽制了閻王大軍的行動,並將其與逆海國據點的聯繫切斷在葬天關之內。
逆海國君因公主失蹤過久而不安,又因聽聞公主曾和太子一同出現在雁城境內,但最後回到葬天關內的只有太子一人。此時逆海之內不喜森獄的激進派就與保守派發生爭論,開始對閻王的居心各種揣測。
原本身為忠誠盟友的逆海國君還不願相信閻王能做出會為了一座城池而捨棄自己子女的行為,即便閻王此時正在與疏苦合談,他也還是多次派出使者前往尋求理論。結果使者莫不是都有去無回,直到某日忽而發現被人拋尸體城外,其殺人手段與閻王慣用手法相似。
逆海國君勃然大怒,實在無法就此冷靜,直接率軍前往雁城奪人,結果正好中了丞相的圈套。等他發現時,才知已被守株待兔的南北將軍包圍,霎時軍心大亂,士氣銳減,逆海國君被追擊著狼狽逃走。
等到三日會談結束后,葬天關處的森獄大軍與逆海國君的軍隊已拉開半個大漠的距離,被孤立的一方只能守城死戰。
守城不到一周,就傳來逆海國破的訊息,權衡利弊,森獄只得投降,並被驅趕著回國。
丹華十歲時葬天關收復,從羅浮觀被接回家迎接凱旋的長兄。長兄大喜,為他其擬名,盼其出淤泥而不染,即便身處污垢也要莫忘初心。
新君沉迷逆海國長公主美貌,納其為妃,並放其國民,安置她作為戰俘的女兒與弟弟。其弟因姊姊得寵,被送入翰林學習,因才華出眾迎得不少讚許。但也因立場身份,極其受翰林先生的得意門生,即素家三弟的關注,無意就發現他暗中又再與羅浮觀主聖元的關係不單純。其姊誕下小太子過世後,帝君看似愛屋及烏地將他提拔為國舅,其勢力與影響也因其才能與地位得到提高。
素家三弟自從發現他與羅浮觀關係不單純後,就開始讓丹華多加注意。但丹華為了不讓兩位兄長們為難,默默向聖元那頭靠攏,另也因此打探到不少消息。三哥為此開始懷疑他的立場與品行,因為知曉了聖元和國舅過多秘密的丹華有苦難言,決定背著誤會一路前行。
然其兄長不理解,揚言要與他斷絕關係,並代替長兄執行家法將他驅逐出家。
丹華的雙手被三哥打斷,因傷療不及時落下病根,從此再也無法習武握劍。

评论

© 燈帳千夜詭 | Powered by LOFTER